附子湯的功效與作用
附子湯簡介
附子湯,中醫方劑名。出自《傷寒論》。具有溫經散寒之功效。主治少陰病,得之一二日,口中和,其背惡寒者,少陰病,身體痛,手足寒,骨節痛,脈沉者。
附子湯的功效與作用
中藥附子的性味歸經
辛、甘,大熱。
有毒。
歸心、腎、脾經。
中藥附子的功效
1.回陽救逆,用于亡陽證,癥見冷汗自出,四肢逆冷,脈微欲絕。
主要是腎和心的陽氣絕。
本品能上助心陽以通脈,下補腎陽以益火,挽救散失的元陽,為“回陽救逆第一品藥”。
單用,力量不夠,常與干姜、甘草同用,以加強回陽救逆之功效,即四逆湯(干草、生姜降毒,殺附子毒,又增強回陽救逆效果,附子回陽較干姜遲緩,所以有的書講,干姜偏走,附子偏守)。
臨床往往兼陽氣脫,若陽衰氣脫,大汗淋漓、氣促喘急者,這時僅回陽,對元氣虛脫沒有針對性,所以與大補元氣的人參配伍,以回陽固脫,即參附湯。
2.補火助陽,補火,就是補命門之火,命門之火就是人體的元陽、腎陽。
用于陽虛證。
本品能溫一身之陽,凡陽虛者如腎、脾、心諸臟及衛陽虛弱者均適用。
若腎陽虛,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,而見陽痿宮冷,畏寒身冷,腰膝冷痛,生長發育遲緩,早衰;腎不主水而水腫,小便清長,夜尿頻多,遺尿者,每與肉桂、熟地、山茱萸等同用,如桂附八味丸。
腎主生殖,生殖、性功能降低等;腎不納氣,呼吸急促,出多進少,虛喘;腎不溫煦脾陽,脾腎陽虛,腹瀉,久瀉不止,脾腎陽虛,水氣內停,見小便不利、肢體浮腫者,用之有助陽化氣之功,葛根粉怎么吃,常與健脾利水藥白術、茯苓等同用,如真武湯。
心陽不足,而見心悸氣短、胸痹心痛者,可與人參、桂枝等同用。
衛陽虛自汗出者,可與黃芪、桂枝同用。
但最有效有用的是改善不能溫煦形體。
還有脾陽虛,寒濕內盛的脘腹冷痛,大便溏瀉,食欲不振,它脾腎雙補,常與黨參、白術、干姜同用,如附子理中湯。
心陽虛,輕的自汗,心悸或胸痹疼痛,有寒象,也可用,和活血化瘀的或溫心的肉桂、桂枝配伍,另外,衛陽不固,自汗不止,與黃芪一起用。
3.散寒止痛,即能溫中,又能溫經。
廣泛的溫里散寒。
溫中,用于胃寒,脾胃虛寒,也用于實證的寒邪過重,脘腹冷痛;溫經,經脈受寒,出現的冷痛、頭痛可用,還有類似于烏頭的祛風濕的作用,對于風濕寒痹,尤其是兼陽虛的它祛風濕,散寒止痛,但祛風濕不如烏頭。
只要有寒無論虛實均可用。
實證就是溫里散寒止痛,虛癥就是溫補陽氣。
用于痹痛。
本品辛散溫通,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。
以寒濕偏盛、周身骨節疼痛較甚者為適宜,可與桂枝、白術等同用,如甘草附子湯。
甘草附子湯有什么療效
甘草附子湯是由甘草、附子、白術、桂枝組成。功能溫心腎之陽以除風 濕。用于風濕相捕、骨節疼煩、掣病不能屈伸、近之則痛劇、汗 出短氣、小便不利、惡風不去衣或身微腫者。